跳到主要內容

[饗響公共論壇12期]〈民主,不是過去完成式,是現在進行式。〉◎張惟默

[饗響公共論壇12期] 編輯室分享

〈民主,不是過去完成式,是現在進行式。〉
張惟默(饗響公共論壇特約編輯成員)

台灣,在邁向民主的路上。
黨外運動、民進黨組黨、解嚴、開放黨禁、開放報禁、野百合學運結束萬年國會、總統民選、第一次政黨輪替……,台灣企圖改革,追求自由的民主化歷史年表寫到這裡,即被閱卷老師打上紅色大勾(至少在我那個年代是這樣)。然而,對我來說,台灣既已是個民主國家,也不全是個民主國家。
我們雖然可以選擇自己的總統,猶如選擇自己的未來,但也總是閱讀受到財團、黨政及國家箝制的報章雜誌。自1996年後,台灣已成為制度上的民主國家,但行使民主權利,作為一個實質的公民,我們都還在摸索與學習。

民主,不是狀態,而是動態過程。
          作為台灣人,作為台灣的公民,作為自己國家的主人,該怎麼做?我們都正在學習。怎麼選擇執政黨?如何挑選總統?是選人不選黨?還是選黨不選人?投廢票與不投票能否作為一種有效的不滿表達?作為一個公民,我們在尋找「選擇」的最適道路。
          然企圖選擇最適選項的過程中,人們也嘗試表達,進而改變現有的選擇。組織各種社會團體,發起各種抗議活動,我們開始拒絕受制於「選擇」,也提出各種新的可能。除了選擇治理國家的代理人,我們也試圖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國家要事。
          於是,民主開始變得更不容易,答卷的方式從挑出一個選項,變成寫下屬於你/妳自己的答案。

從太陽花中看見民主,亦感受到民主的難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 太陽花事件,讓人們看見更多民主的樣貌與可能性。從一開始的學生佔領立院、反對黑箱、堅守非暴力抗爭、反對國家暴力、參與靜坐遊行、抗爭不忘友善交通與街道整潔維持、搶回新聞報導權、街頭民主審議……,接著我們嘗試收集更多資料,企圖理解、判斷與決定。最終,大家不一定都得到了肯定的結論,或理出自己的見解,還是找到個人的立場,但民主此刻開始,已不再只是蓋章投票。
          「自己的服貿自己審」,這一句標語象徵著對於民主落實期待,然而,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,我們也感受到作主的難度……。以我來說,在釐清事情的癥結,以確定自己的主張,過程中每每碰壁。我必須了解立法院的運作,必須釐清從國際到國家法律的運行準則,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,我還必須破解許多學者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,這些原因,都可能使得人們再次退回到圈票處的位置,一如往昔的投票蓋章就好。

轉譯專業,民主的下一個進程。
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,在英國,一些記者從事轉譯專家論述的工作,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大眾能夠理解的語言,擔任學者與大眾間的橋樑,銜接學術與普羅上的斷層。學術,僅僅作為學術是不夠的,還必須能夠為人所理解,才可能為人所用。
正因如上工作在台灣乏人問津,於是台灣社會大眾始集思廣益,嘗試克服的此一難題。在政府開放資料(Open Gov Data)後,組織「零時政府」自主從事資訊開放與透明化的工作,企圖改善台灣公民環境;成立「國會無雙」網站,試圖降低公民監督立院的門檻;出現「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」、「新頭殼新聞資訊平台」、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」……等,為調整台灣新聞環境困境而努力;還有針對各種大命題(如環境與農業)小議題(如饗響近期電子報、自己的服貿自己審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……等)的資訊整理平台,助於訊息的傳遞,讓公民得以掌握更足夠的資訊,作為實質公民,行使紮實的公民權。
饗響近十二期關於服貿議題的電子報,致力於整理友善大眾閱讀的專題內容,使始對於議題感興趣的人找到入門的途徑。我認為,諸如轉譯專業的工作正是如今我們所需要的。讓我們願意,也更能夠對於我們的社會,了解更多。

作自己的主宰,作一家的主人,作為一國的君王(在這裡指的是民主國家的人民),僅管此非簡單容易的事,但卻不是件能因為困難就放棄的事,而我們都正在嘗試、努力與前進的路上。